冰点在线工具箱
公众号矩阵平台
切换模式
收藏列表
放到桌面
收录申请
工具搜索
用户登陆

青溪/过青溪水作

唐·王维

言入黄花川,每逐青溪水。

随山将万转,趣途无百里。

声喧乱石中,色静深松里。

漾漾泛菱荇,澄澄映葭苇。

我心素已闲,清川澹如此。

请留磐石上,垂钓将已矣。

译文:

走进黄花川,我每每追逐青溪的流水。

溪水随着山势千回百转,走过的路途却不足百里。

水声在乱石丛中喧哗,山色在深松里显得幽静。

菱荇在水中轻轻荡漾,芦苇倒映在澄澈的溪水之中。

我的心素来悠闲淡泊,正如这清溪的恬静。

请让我留在这块磐石上,终日垂钓,度过余生。

赏析:

这首王维的《青溪》,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,描绘了诗人寻访青溪的所见所感,并最终表达了归隐山水、与自然为伴的心愿。诗的开篇言入黄花川,每逐青溪水”,点明了诗人行走的起点和追随的对象,黄花川和青溪,这两个地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,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。接着,随山将万转,趣途无百里”,诗人随着山势的蜿蜒,沿着青溪一路前行,虽然路径曲折,但实际距离并不遥远,这种“万转”与“无百里”的对比,既写出了山间小路的蜿蜒曲折,也暗示了诗人沉浸于山水之乐而忘了路途远近的陶醉。

诗的中间部分“声喧乱石中,色静深松里”,通过声音和色彩两个角度,生动地描绘了青溪的不同面貌。在乱石间,溪水奔腾,发出喧闹的声音;而在深松里,溪水则变得平静,呈现出幽静的色彩。漾漾泛菱荇,澄澄映葭苇”,进一步描绘了溪水中水草的摇曳和两岸芦苇的倒影,使画面更加生动逼真。这些描写,不仅展现了青溪的美丽与灵动,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。

最后,我心素已闲,清川澹如此”,诗人直接抒发了自己的心境,表示自己本就心性淡泊,而这清溪的淡泊也正如此。请留磐石上,垂钓将已矣”,诗人请求在溪边的磐石上停留,准备在此垂钓终老,与青溪为伴。这既是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留恋,也是他归隐山水的决心。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悠远,将山水之美与诗人之情融为一体,读来令人心旷神怡,仿佛也跟随诗人一同走进了那片宁静而美丽的山水之间。

注释:

青溪:在今陕西勉县之东。

言:发语词,无义。

黄花川: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。

趣途:趣,同“趋”,指走过的路途。

声:溪水声。色:山色。

葭[jiā]苇:泛指芦苇。

素:一向。

闲:悠闲淡泊。

澹[dàn]:恬静安然。澹:溪水澄澈平静。

磐石:大石。

将已矣:将以此度过终生。已:结束。

作者介绍:

王维(701年—761年),字摩诘,号摩诘居士,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,唐代著名诗人、画家,世称“王右丞”,因其诗歌中蕴含深厚的佛理与禅意,后人尊称为“诗佛”。他出身河东王氏望族,自幼聪慧过人,少年时便以诗、画、音律等多才多艺闻名,21岁状元及第,开启仕途。然而,王维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,安史之乱期间曾被迫接受伪职,后因弟王缙请罪获赦,官至尚书右丞。

王维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与绘画两大领域。在诗歌方面,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,与孟浩然并称“王孟”。他的山水田园诗以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的艺术风格著称,将自然景物与佛理禅意相融合,创造出静谧幽清的意境,如《山居秋暝》中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等名句,将山居秋景描绘得如画般恬淡清雅,令人身临其境。此外,他的边塞诗如《使至塞上》中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也展现了雄浑壮阔的气象,体现了多方面的艺术造诣。王维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,情感真挚,既表达了隐逸生活的闲适,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,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。

在绘画方面,王维开创了水墨山水画派,被誉为“南宗山水画之祖”。他擅长以绘画技法融入诗歌创作,赋予诗作以视觉美感,其画作《辋川图》等被后世推崇为经典。苏轼曾评价他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”,高度概括了他诗画结合的艺术成就。王维还精通音律,擅长演奏多种乐器,其多才多艺为唐代文人中的翘楚。

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:

1、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,可以让普通读者,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,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。

2、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,都有古诗的译文,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。

3、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,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。

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