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点在线工具箱
公众号矩阵平台
切换模式
收藏列表
放到桌面
收录申请
工具搜索
用户登陆

早寒江上有怀

唐·孟浩然

木落雁南渡,北风江上寒。

我家襄水曲,遥隔楚云端。

乡泪客中尽,孤帆天际看。

迷津欲有问,平海夕漫漫。

译文:

树叶飘落,大雁向南方飞渡,北风在江面上吹来阵阵寒意。

我家在汉水湾那曲曲弯弯的地方,远隔在楚地天空中的一角。

思乡的眼泪在旅途中已经流尽,只能遥望着天际的一叶孤帆。

想要问路寻找渡口,却只见茫茫大海(长江)在黄昏时分更加浩渺无边。

赏析:

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深秋江景图,开篇“木落雁南渡,北风江上寒”便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意境。木叶凋零,雁群南飞,北风呼啸,江水泛起寒意,寥寥数语便将季节的更迭与自然的肃杀之气传递出来,让人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到那份清冷与寂寥。诗人并未直接抒发情感,而是通过景物的描绘,间接流露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,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更显韵味。

接下来的诗句转向诗人自身的境遇,“我家襄水曲,遥隔楚云端”道出了诗人远离家乡的无奈。家乡远在襄水弯曲处,而自己却身处楚地云天之外,遥不可及,这种空间上的距离更放大了诗人内心的乡愁。随后的“乡泪客中尽,孤帆天际看”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。身处异乡,思乡之泪早已流干,只能遥望天际的孤帆,寄托无尽的思念。这种情感的层层递进,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苦楚与无奈。

诗的结尾“迷津欲有问,平海夕漫漫”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迷茫与无助。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,诗人感到迷茫,想要寻求指引,然而眼前只有浩渺的平海和漫漫的夜色,这既是对现实困境的写照,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。整首诗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,通过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,将诗人的思乡之情、孤独之感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,令人回味无穷。

注释:

木落:树木的叶子落下来。

雁南度:大雁南飞。

南:一作“初”。

楚云端: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。

云:一作“山”。

孤:译作“归”。

天际:天边。一作“天外”。

迷津:迷失道路。津,渡口。

平海:长江下游入海口附近江面宽阔,水势浩大,称为“平海”。

作者介绍:

孟浩然(689年—740年),字浩然,号孟山人,唐代著名诗人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。他一生以隐居为主,虽曾求仕但屡试不第,最终选择归隐山林,以诗歌自适。孟浩然与王维并称“王孟”,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,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,风格清淡自然,意境深远,被誉为“诗星”。

孟浩然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上。他的诗歌以五言为主,题材集中于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,语言自然质朴,情感真挚。孟诗摆脱了初唐应制诗的狭窄境界,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,为开元诗坛注入了新鲜气息。例如,《春晓》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清晨,充满生机与童趣,是家喻户晓的佳作;《过故人庄》则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朋友相聚的场景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。此外,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》中的“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”一联,气势磅礴,体现了孟诗中难得的雄浑气概。孟浩然的诗歌不仅清新自然,还善于将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,达到“兴象”的境界,对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。。

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:

1、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,可以让普通读者,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,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。

2、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,都有古诗的译文,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。

3、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,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。

推荐工具
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