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点在线工具箱
公众号矩阵平台
切换模式
收藏列表
放到桌面
收录申请
工具搜索
用户登陆

夕次盱眙县

唐·韦应物

落帆逗淮镇,停舫临孤驿。

浩浩风起波,冥冥日沉夕。

人归山郭暗,雁下芦洲白。

独夜忆秦关,听钟未眠客。

译文:

卸下船帆,暂时停靠在淮水边的市镇,小船靠近着孤零零的驿馆。

浩荡的风掀起波浪,夕阳渐渐沉入暮色。

山城渐暗,人们都回家休息,芦苇丛生的水洲上,大雁纷纷落下栖息。

在这孤独的夜晚,我不禁想起长安,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,辗转难眠。

赏析:

这首诗以简洁而凄清的笔触,勾勒出一幅傍晚时分泊船停宿的画面。开篇“落帆逗淮镇,停舫临孤驿”,寥寥数语便点明了诗人旅途中的停顿与孤寂。落帆、停舫的动作,暗示着一段行程的结束,而“淮镇”与“孤驿”的并置,更添了几分萧索与陌生感。诗人仿佛只是一个匆匆过客,在异乡的渡口暂歇,四周的景物也因他的停驻而显得格外寂寥。风起波浪,夕阳沉落,自然界的动荡与暮色,与诗人内心的漂泊感相互映照,奠定了全诗的基调。

接下来的“浩浩风起波,冥冥日沉夕”两句,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苍茫与暮色的浓重。风浪的“浩浩”与日落的“冥冥”,不仅描绘出视觉与听觉上的感受,更传递出一种无边的苍凉。随后“人归山郭暗,雁下芦洲白”则将视线从自然转向人事,山郭人归,夜色渐浓,而孤雁降落芦洲,留下一片苍白的痕迹。这一明一暗,一归一留,更衬托出诗人独在异乡的孤独。诗的最后两句“独夜忆秦关,听钟未眠客”,将思绪拉回自身,诗人因夜深而难以入眠,耳畔的钟声更添几分凄清。他开始回忆起遥远的秦关,那份乡愁与羁旅之思,在寂静的夜晚愈发浓烈,而“未眠客”的身份,也暗示了他辗转反侧、难以排遣的愁绪。整首诗语言凝练,意境悠远,将旅途的孤寂与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。

注释:

次:停泊。

盱眙:今属江苏,地处淮水南岸。

逗:停留。淮镇:淮水旁的市镇,指盱眙。

舫:船。临:靠近。

驿:供邮差和官员旅宿的水陆交通站。

浩浩:盛大的样子。

冥冥:昏暗,昏昧。

芦洲:芦苇丛生的水泽。

秦关:指长安。

秦:今陕西的别称,因战国时为秦地而得名。

客:诗人自称。此句意为孤独之夜,怀念家乡。

作者介绍:

韦应物(737年—792年),字义博,京兆杜陵(今陕西省西安市)人,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,世称“韦苏州”或“韦江州”。他出身于名门望族,早年以门荫入仕,后因安史之乱流落失职,从此折节读书,考中进士后历任洛阳丞、滁州刺史、江州刺史、苏州刺史等职。

韦应物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。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,与王维、孟浩然、柳宗元并称“王孟韦柳”。他的诗歌以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,风格恬淡高远,语言简洁朴素,富有田园气息。代表作《滁州西涧》中的“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自横”被后世誉为绝唱,展现了他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。此外,他还创作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,如《观田家》,体现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。韦应物的五言古诗成就尤为突出,被誉为“五言长城”,其诗风深受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影响,同时兼具个人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
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:

1、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,可以让普通读者,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,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。

2、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,都有古诗的译文,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。

3、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,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。

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