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点在线工具箱
公众号矩阵平台
切换模式
收藏列表
放到桌面
收录申请
工具搜索
用户登陆

夏日南亭怀辛大

唐·孟浩然

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。

散发乘夕凉,开轩卧闲敞。

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。

欲取鸣琴弹,恨无知音赏。

感此怀故人,终宵劳梦想。

译文:

山边的夕阳忽然向西落下,池塘上的月亮渐渐从东边升起。

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,打开窗户,悠闲地躺在宽敞的地方。

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,竹叶上的露水滴落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

本想取出鸣琴弹奏一曲,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。

为此感慨良宵,怀念起老友,整夜在梦中苦苦地想念。

赏析:

这首诗是孟浩然的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,描绘了诗人在夏日南亭纳凉的情景,以及由此触发的对友人的思念之情。诗的开篇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”,以极为精炼的笔触,捕捉了夏日傍晚时光流转的瞬间。西边的山光忽然暗淡下去,而池塘上的月亮却渐渐升了起来,这种昼夜交替的景象,既点明了时间的变化,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。接着,散发乘夕凉,开轩卧闲敞”,描写了诗人自身的状态,他披散着头发,享受着傍晚的凉风,打开窗户,舒适地躺着,这种闲适自在的姿态,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,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。

诗的中间部“分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”,进一步描绘了南亭周围的景色和声音。微风吹过荷花池,送来阵阵清香;竹叶上的露水滴落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这些细腻的描写,不仅展现了夏日夜晚的生机与活力,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。欲取鸣琴弹,恨无知音赏”,诗人想要拿出琴来弹奏,却又遗憾没有知音来欣赏。这一转折,将诗人的思绪从眼前的美景引向了对友人的思念,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。这种对知音的渴望,既是对友情的珍视,也是对自身境遇的感慨。

最后两句“感此怀故人,终宵劳梦想”,诗人直接抒发了对友人辛大的思念之情。因为有了以上的感触,他更加怀念远方的友人,整夜都在梦中与他相见。这种强烈的思念,既是对友情的真挚表达,也是对现实孤独的排解。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优美,将写景、抒情、叙事融为一体,通过对夏日夜晚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思念的抒发,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。诗中的宁静与孤独交织,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浓浓的温情,读来令人回味无穷。

注释:

辛大:孟浩然的朋友,排行老大,名不详,疑即辛谔。

山光:傍山的日光。落:一作“发”。

池月:池边的月色。东上:从东面升起。

散发:古人男子平时束发戴帽,这里表现的是作者放浪不羁的惬意。

开轩:开窗。卧闲敞: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。

清响:极微细的声响。

鸣琴:琴。

恨:遗憾。

感此:有感于此。

作者介绍:

孟浩然(689年—740年),字浩然,号孟山人,唐代著名诗人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。他一生以隐居为主,虽曾求仕但屡试不第,最终选择归隐山林,以诗歌自适。孟浩然与王维并称“王孟”,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,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,风格清淡自然,意境深远,被誉为“诗星”。

孟浩然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上。他的诗歌以五言为主,题材集中于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,语言自然质朴,情感真挚。孟诗摆脱了初唐应制诗的狭窄境界,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,为开元诗坛注入了新鲜气息。例如,《春晓》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清晨,充满生机与童趣,是家喻户晓的佳作;《过故人庄》则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朋友相聚的场景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。此外,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》中的“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”一联,气势磅礴,体现了孟诗中难得的雄浑气概。孟浩然的诗歌不仅清新自然,还善于将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,达到“兴象”的境界,对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。。

关于唐诗三百首工具介绍:

1、本工具唐朝三百多首古诗,可以让普通读者,尤其是儿童和初学者,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和理解唐诗的精髓。

2、本工具收集的每首古诗,都有古诗的译文,注释以及赏析和作者介绍。

3、本工具数据收集自网络,如发现错误可向我们进行反馈进行修正。

推荐工具
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